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怎麼培養日文語感這件事
尤其是學日文的朋友一定會有共鳴。語感到底是什麼?簡單說,就是你對一種語言的「自然感覺」,聽起來順不順、說起來對不對,不需要刻意思考,就能抓到那個語言的味道。
我自己學日文的時候,發現光背單字、死記文法根本不夠,最重要的是要慢慢把日文「吸收進腦袋裡」,然後讓腦子自己慢慢建立起那種直覺。這種感覺,就像你第一次學游泳時,一開始只能拼命踩水,後來有一天忽然就能自然浮起來一樣。
先說第一招,大量吸收日文資料。這不是叫你一次狂背文法書,而是要讓日文自然地進到你的生活中。像我以前喜歡看日劇、聽日文歌、甚至下載日本的YouTube影片來看,開始時也不一定全懂,但漸漸地就會發現那些句子結構怎麼跑,什麼時候會用「〜ている」,什麼時候會用敬語。這種大量接觸,是建立語感最快的捷徑。
你也可以試著找一些比較簡單的日文小說或漫畫,一開始不要急著查每個單字,先看大意、體會語氣。很多時候,語感就是在你腦中慢慢拼湊語句的感覺,有點像聽音樂,不用懂每個音符,也能感受到旋律好不好聽。
第二招,就是讀有關中日翻譯的教學書。這聽起來有點學術,但其實超級實用!為什麼?因為中日文句型差很多,很多時候你看到日文直譯中文會覺得怪怪的,但如果了解兩邊文法結構的差異,反而能幫助你快速抓到「正確」的用法。
我自己很喜歡在空閒時,拿出翻譯教學書,慢慢分析裡面的句子對照,甚至自己試著寫寫看,怎麼從中文自然地轉換成日文,或者反過來。這樣的練習除了加深理解,也讓語感更紮實。
說真的,很多朋友學外語最容易卡關就是「一直卡在翻譯」,腦袋想著「這句話應該怎麼中文翻成日文」,結果說出來還是不順。其實這種卡點就是語感還沒建立起來的證明,所以除了多看多聽,也要有意識地去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,才能突破這道關卡。
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小故事。有次我跟朋友聊天,想用日文說「我昨天吃了很多壽司」,結果我脫口而出「昨日、たくさん寿司を食べました」,語法是沒錯,但聽起來就怪怪的。朋友笑著糾正我,說日文會說「寿司をたくさん食べました」比較自然。那時候我才驚覺,原來語序這件事在語感裡這麼重要,這也是在看翻譯教學書時學到的。
最後,語感不是一蹴可幾的,要有耐心,當你慢慢把日文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語感自然就會蹦出來。也別怕犯錯,語感最怕就是你不敢說不敢用,因為實踐才是最好的老師。
如果你正準備踏上日文學習這條路,或是學了很久還卡關,不妨試試這兩招:大量接觸日文內容+讀懂中日文翻譯的語法差異,保證會讓你離「聽說讀寫」自然而然變得順手更近一步。
分享給你們,希望你們學日文的路上越走越順,有什麼心得也歡迎跟我聊聊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