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天接觸一點日語、每天跟日文混熟
我買了十幾本日文書,但還是只會說「こんにちは」
說真的,我曾經也是那種超有熱情的學習狂人,看到什麼「30天搞定日文五十音」「最強日檢祕技全書」就忍不住刷卡買下去。
然後呢?買回家很香,翻個兩頁就放著長灰塵了。
其實50音只要重複看影片很容易就能夠記住了
但學完五十音之後日文會持續進步嗎?
是我不夠努力嗎?其實不是。是我忘了一件超級關鍵的事——你可以買書、報課、看教學影片、下載一堆app,但如果「時間」沒花下去,就只是換了個地方堆雜物而已。
到底花多少時間學日文才夠?
我以前也超愛算這個問題。就像健身新手會問:「我一天只做30分鐘核心運動,一個月可以練出腹肌嗎?」
這種問題的答案永遠是:「你每天都有做的話,比90%的人都還前進了。」
學日文一樣,每天哪怕只花15分鐘認真念,也好過那種一週爆衝一天、其他時間全忘光的節奏。語言不是考古題,它不會乖乖在你腦中排好座位,只有你反覆「出席」它才會慢慢住下來。
我那段時間每天下班回家都好累,但我硬是給自己一個規則:睡前一定要念日文。不是念一小時,是哪怕十分鐘、聽一段Podcast、抄個三句文法例句都好。結果三個月後,真的能聽懂一些動畫台詞了,那種成就感超像以前第一次破關電玩一樣爽。
書買再多,沒用就是沒用
以前我朋友說過一句很狠但很真實的話:「你買了那麼多語言書,只是滿足自己想『感覺有在學習』的虛榮心吧?」
當下我嘴巴笑笑,心裡有點被戳中。
因為他說中了很多人的狀態,也曾是我的真實樣貌。
買書、報名課程,是最容易讓人有「我開始了!」錯覺的事。但真正開始的,應該是你手握筆、腦袋轉動、嘴巴出聲、每天不斷重複那一點一滴進步的時刻。
有些人可能會說:「我工作很忙啦,根本抽不出時間。」嘿,別騙自己了,你手機滑IG、看影片、回LINE加起來的時間都可以去學日文了好嗎?
我以前每天搭捷運通勤三十分鐘,耳機一戴就是日文教材。雖然也有一半時間在放空,但總比空白好吧。後來我乾脆在公車上開口唸單字,旁人都以為我是日劇角色魂上身。
學習技巧固然重要,但不是神藥
大家都愛問「怎樣背單字最快」「有沒有超記憶法」這種問題。這些我也研究過啦,什麼間隔記憶、圖像聯想法、分組記憶法,我全玩過。但最有效的技巧,其實是——持之以恆。
任何再厲害的技巧,不持續用就會失效。
學日文就像種植物。你可以買最貴的花盆、最漂亮的種子、最營養的肥料,可是如果你每天忘記澆水,它還是會死給你看。學習技巧就是那些肥料,但時間才是水,沒有水什麼都別想長出來。
每天一點點也好,就怕你「一直等有空」
很多人有個錯誤觀念:「我最近很忙,等有空了再來學日文。」
然後這個「有空」的日子永遠沒來。因為我們的生活永遠不會突然變成空白,只會越來越多雜事。
我自己後來超誠實面對這件事——不等「有空」,而是先把學習時間劃進行事曆,就像你約會、看牙醫、要繳帳單一樣。它不是備選方案,是固定行程。
而且這樣的設定會讓人變得有行動力。不管是早上起床十分鐘聽語音還是下班後複習五個文法,習慣建立起來後,反而會有一種「不做覺得怪怪的」反應。那時候,你就贏了。
我的小小心法分享給你
有幾個方法我自己用了覺得不錯,也分享給你:
- 每天固定一個「日文時間」:我通常選晚上9點後,不會被其他事打斷。
- 每週一個主題:一週主攻文法、一週主攻聽力,讓學習有焦點。
- 找一部日劇反覆看:選一部你喜歡的、劇情簡單的,搭字幕看一遍,再關字幕重看,超有幫助。
- 用手機錄音自己的發音:一開始超羞恥,但後來你會發現進步很大。
- 公開承諾、找學伴:我曾經在IG開了#日文學習挑戰,逼自己每天打卡,後來還真的多了幾個語言夥伴。
學語言不只是學單字,它是一種「生活習慣」
有時候你會覺得語言學起來超沒成就感,今天背了20個單字,明天又忘光。這種心情我懂,但我要說:你正在累積的不是記憶,而是一種生活習慣。
每天接觸一點、每天跟日文混熟,哪天你會突然發現「欸,我怎麼聽懂他在說什麼了?」那一刻會超級感動。
如果你現在正處於「書買很多卻都沒念」的時期,不要責怪自己,從今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就好。
就像我一開始說的:「時間」才是最重要的投入。
而且真的——你願意每天花一點時間學習,它會回報你一個全新的世界,跟你說一聲:
「やっと、あなたの努力が伝わっ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