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只是想追個動畫,沒想到會一路追到語言學習這條路上,而且還追得挺認真。真的沒誇張,我是因為《鬼滅之刃》開始學日文的,而且學得還不賴。說起來很像那種網路上寫「看動漫學語言」的勵志標題黨,但我是貨真價實的那種從零開始靠著動畫打基礎的人。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第一集炭治郎那句「絶対にあきらめない!」(絕對不放棄),那一瞬間我真的燃起一股衝動,想說,欸,我是不是也可以來試試學日文?
我以前學語言一向三分鐘熱度,英文單字背三行就開始滑手機、法文只會Bonjour和Merci,連韓文都只會說「撒拉嘿呦」來亂。我不愛坐在書桌前那種被動學習的感覺,覺得壓力山大。結果鬼滅居然把我拉進了日文的坑,讓我自己願意去查字典、看文法、聽發音,甚至自己做筆記。這一切都發生在我完全沒有壓力、也沒打算要認真學語言的狀態下,講真的,有夠神奇。
一開始就是單純喜歡這部作品,人物塑造得很立體,劇情又哭點十足,再加上打鬥畫面精彩得不像話,讓我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。後來越看越覺得,欸,他們講話怎麼這麼有味道?尤其是角色在情緒高漲時那種語氣,那根本是教科書上找不到的感情密度。我還記得有一集,炭治郎對禰豆子說:「お前は俺が守る!」(我一定會保護你!)那一刻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,我就邊聽邊想,「守る」是「守護」的意思吧?於是我去查了,然後居然一頭栽進日文動詞變化的世界裡…
有些人會覺得動畫語言太口語,學了也不能用在正式場合。我倒是覺得反過來,正是因為動畫語言夠生活、夠生動,才更容易讓人記住,也更貼近「語言該有的樣子」。你不會因為聽到「いただきます」就覺得那是書本裡教出來的啊,那就是大家真的會說的日文。更別說像伊之助那種粗魯的講法、善逸講話前會顫抖的語氣,這些東西根本不是學校會教的,但卻是真實日文中的一部分,甚至比教科書還重要。
最妙的是,我在學日文的過程中,開始觀察周圍的人是怎麼接觸語言的。我有一個朋友叫小祐,他從小看動漫看到大,但始終沒有想學日文。某天他來我家看我一邊重刷《鬼滅之刃》一邊抄筆記,就一臉狐疑地問我:「你這樣學真的有用喔?」我笑著給他看我的筆記本,上面密密麻麻寫著片假名、單字、例句,還用不同顏色標重點。他翻了幾頁突然安靜下來,最後說:「其實我也想學啦,但就覺得自己學不來。」我跟他說,你先從你最喜歡的角色開始,學他講過的台詞就好,真的。
於是他開始每天背善逸的台詞,從「助けてーー!」(救我啊——!)到「禰豆子ちゃん、結婚してくれーー!」(禰豆子,請嫁給我——!)搞得我們整個朋友圈每天都在笑,但也真的就這樣慢慢啟動了他學日文的模式。有天我們在咖啡廳碰面,他突然對我說:「今日はいい天気だね!」(今天天氣真好!)我愣住三秒,才發現他講的是標準日文,口音還挺不錯。我問他怎麼會講得這麼自然,他笑說:「每天念善逸的戲碼,嘴巴都習慣了。」
說真的,學語言最怕的就是覺得自己「不會」、「學不起來」。但動畫給了我和小祐這樣的「起手式」,就像在玩遊戲時,主角一開始有個新手裝備,雖然很爛,但足以讓你撐過最初幾關。《鬼滅之刃》對我來說就是那個新手裝,我靠它撐過了「五十音記不住」、「動詞變化搞不清楚」、「單字背了就忘」這些讓人想放棄的階段。
而且動畫的聲音比教科書活很多,有時候一個句子你光用念的很難記,但動畫角色講過一次你就烙在腦海裡。我現在聽到「全集中!」就會自動腦補整段戰鬥畫面,然後「全集中の呼吸、壱ノ型!」(全集中呼吸・壹之型)這句根本就是口頭禪。我朋友有次看到我在自言自語喊招式,以為我發瘋了,我只好跟他解釋那是我在練發音跟語調,他才露出一種「你這個人不簡單」的表情。
有次過年回老家,我跟表妹聊起《鬼滅之刃》,她整個人眼睛發亮,說她超喜歡伊之助。我順口用日文模仿了一句伊之助講過的台詞:「猪突猛進!」(豬突猛進!)結果她震驚到嘴巴都合不起來,問我怎麼會講。我說我現在在學日文,她居然立刻拜託我教她幾句,還說她想念原文版的漫畫。我們就這樣從看動畫聊到語言、聊到文化,她還問了我一些日本的風俗習慣,我一邊講一邊覺得感動——原來我學的這些,是真的能用來溝通的,不只是背單字那麼無聊。
而我自己也開始思考,為什麼以前學語言總是學不起來?答案其實很簡單——以前我是為了成績、為了應付考試而學,沒有樂趣。但現在不一樣,我是真的「想懂」,我想知道炭治郎哭的時候在說什麼,想知道那個鬼臨終前低語的是什麼話,想知道義勇為什麼總是冷冷地講話卻又讓人心疼。這些「想知道」變成我持續學下去的動力,而不是被逼著去學。
講到這邊,不得不提一下我媽的反應。一開始她看到我一直在看動漫,還以為我又在逃避人生。有次她問我:「你不是說你想學日文嗎?怎麼還在看卡通?」我把我的筆記拿給她看,她翻了幾頁後居然點點頭說:「嗯,這樣還可以接受。」後來她甚至會問我:「那句什麼‘我開動囉’,要怎麼說?」我教她「いただきます」,她學得可認真了,還說下次吃飯時要用這句當開場白。
慢慢地,學語言這件事變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出門經過便利商店看到日文商品,我會忍不住停下來看能不能讀懂。看新聞報導提到日本,我也會去查那段日文新聞的原文版本。甚至我有次去日本旅遊,點餐的時候全程自己用日文完成,還順利點到想吃的東西,那種成就感簡直比搶到演唱會門票還爽。
旅途中我還認識了一個來自東京的太太,她看到我用破破的日文點餐後笑著跟我說:「あなたの日本語、かわいいですね!」(你的日文很可愛呢!)我一邊害羞一邊回她: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!」(謝謝!)她說她也有個兒子超愛鬼滅,然後我們就用簡單的日文和英文混搭聊起來了。這種跨語言的交流,就是我以前做夢也沒想過的事。
回台灣之後,我反而更認真了,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可以的。我開始每天聽Podcast日文教學、追日劇練聽力,還買了原文小說慢慢啃。有時候覺得累了,我就再回去重刷《鬼滅之刃》,重新找回那種最初的熱血和動力。炭治郎每次跌倒又站起來的樣子,會讓我想:「我也不能放棄啊!」
現在回頭看,我很慶幸當初選擇了這條路。不是因為我變得多厲害,而是因為我學會了怎麼從「喜歡」出發去做一件事,然後讓它變成習慣、變成生活的一部分。《鬼滅之刃》不只是動畫,對我來說,它是一把鑰匙,打開了我和另一種語言之間的門,也讓我發現,學語言其實可以這麼好玩、這麼自然。
你可能覺得用動畫學語言不夠正經,但我想說,只要你真的有熱情,方法其實沒那麼重要。比起在圖書館苦讀三小時,我寧願在家看一集動畫、抄幾句台詞、查幾個單字,然後隔天跟朋友分享今天又學到什麼。這樣的學習過程,讓我不再排斥語言,而是愛上了這個不斷發現新世界的旅程。
到現在,我還是不時會打開《鬼滅之刃》,就算已經看過好多遍,每次都還是能學到新東西。語言不是一次就能學會的,但只要你喜歡它,就會一直想往前走。《鬼滅之刃》給了我這個起點,也讓我走得比我自己想像的還要遠。
如果你也剛好對日文有一點點興趣,不如試試這條路。你永遠不知道,哪一部動畫、哪一句台詞、哪一個角色,會成為你走進語言世界的那道光。我已經踏上這條路了,你要不要一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