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話可以整理出比較有系統的日語聲母對應規則

日語深受古漢語影響,至今尚且大量使用漢字與古文詞彙,蘊含豐富的漢字文化,日語漢字讀音可謂古漢語語音研究的活化石。之前推論客家話最有可能為日本遣唐使到長安學習的中古漢語,也就是唐朝官話,因此將國語、客家話、日語漢字讀音互相比對後,發現透過客家話的確可以整理出比較有系統的「聲母對應規則」。
以國語ㄋ[n]音為例,還原至客家話發音後即豁然開朗,為何「逆」用國語念[ni]而日語念[gyaku],相差這麼多?若從客家話[ngiak]來看,兩者都是簡化音,而源頭就是來自客家話。而ㄖ[r]音對應日語的[n]、[z]音,最明顯的就是「日」與「人」,在客家話分別是[ngit]、[ngin],日語就轉音成[nichi]、[nin],而「瑞」的客家話[sui],日語念[zui],與國語的[rui]音就相差甚遠。
國語沒有的[v]或[ng]音,在日語可以分別對應或[n]、[g],但因為很難發音,有的經過簡化後就把聲母省略。如「新聞」客家話念[sin vun],日語念[shinbun];「王」客家話念[vong],日語簡化後轉為一個長音[ō];還有「園」客家話念[ngien],日語簡化後為[en]。

國語聲母拼音

客家話聲母拼音

日語讀音對應音

、ㄆ[p]、ㄇ[m]、ㄈ[f]

[p]

はば[h][p]

[m]

はば[h][p]行,部分對應ま[m]

[f]

はば[h][p]行,部分對應か[k]

國語無[v]

[v]

行,部分簡化後省略聲母

[d]、ㄊ[t]

[d][t]

ただ[t] [d]

[n]

[n]

[n]

[t][d]

ただ[t] [d]

[l]

[r]

[k][ng]

かが[k] [g]

國語無[ng]

[ng]

[n]行、が[g]行,部分簡化省略聲母

[l]

[l]

[r]

[g]、ㄎ[k]、ㄏ[h]

[g][k][h]

かが[k] [g]

[z]、ㄘ[c]、ㄙ

[z][c]

さざ [z]

[zh]、ㄕ[sh]

[zh][z][sh]

さざ [z]

[t][d]

ただ[t] [d]

[ch]

[ch][c]

さざ [z]行、ただ[t] [d]

[k]

かが[k] [g]

[j]、ㄑ[q]、ㄒ[x]

[g][k][h][z][c][zh][ch][sh]

さざ [z]行、かが[k] [g]

[r]

[rh]

[n]、ざ[z]

[n]

[n]

[ng]

[n]、ざ[z]

[c]

[z]


客家話的舌根音[h]在日語大量轉為[k]、[g]音,這個規則在國語也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,例如「河」、「何」與「可」就是[he]轉[ke]的明證;客家話的「客」念[hak],到國語也轉成[ke],可見[g]、[k]、[h]三個喉音的密切關係。此外,客家話跟日語同樣幾無[hu]的音,多轉成[fu]音,日語五十音的は行「は、ひ、ふ、へ、ほ」,當中的「ふ」念[fu]而非[hu],因此部分[f]音也會轉成[k]音,如客家話的「虎」念[fu],日語念[ko];「結婚」在客家話念[giet fun],日語念[kek kon]。
在國語都念[zhan]的「戰」與「展」,在日語卻分別念成[sen]、[ten],若以客家話念則各為[zhan]、[dien],而國語中聲母都是ㄐ[j]音的「機」與「酒」,日語念[ki]、[shu],客家話念[gi]、[ziu],顯然在對應上也比國語有規則。這是古漢語ㄗ[z]、ㄘ[c]、ㄙ、ㄍ[g]、ㄎ[k]、ㄏ[h]、ㄓ[zh]、ㄔ[ch]、ㄕ[sh],在宋元之後分化多出的三個團音ㄐ[j]、ㄑ[q]、ㄒ[x],在國語尖音ㄗ[z]、ㄘ[c]、ㄙ併入團音ㄐ[j]、ㄑ[q]、ㄒ[x],使得古漢語一些不同音的字在國語為同音字,這種變化叫「尖團合流」。
尖音是指聲母舌尖前塞擦音[z]、[c]與擦音、[ie]、[ia]或、[ie]、[ia]開頭的韻母相拼;而團音則為聲母舌面前塞擦音[j]、[q]與擦音[x]跟、[ü]或、[ü]開頭的韻母相拼。
許多華南方言的尖音和團音仍分的很清楚,尖團沒有合流。例如:客家話讀作[ziam],[cien],[sien]的尖音「尖」、「千」、「先」與[giam]、[kien]、[hien]的舌根音「兼」、「牽」、「掀」,但在國語都讀作[jian]、[qian]、[xian],就是古漢語ㄍ[g]、ㄎ[k]、ㄏ[h]在ㄧ或ㄩ[ü]前齶化後,導致尖團合流的結果。